【理通三迤】以精准思维做好调查研究工作

2023-07-27 17:05:33 来源:云南网


(资料图片)

作者:王秀云

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,天下难事必作于易”,调查研究要想“旗开得胜”,就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,只有把“细节”拉满,着装、说话、做事都不违和,调查研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成果、见实效。

要从穿衣打扮上融入群众的生活。俗话说“人靠衣装,马靠鞍”,穿衣打扮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,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。党员干部在工作期间保持仪容仪表规范,穿得正式一点、讲究一些很有必要,但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如果身份感太强,把自己打扮得高人一等,就恰似在与群众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“屏障”。“白衬衣、黑皮鞋,端着水杯、提着公文包”,群众一看就认为你是来走过场装样子的,既然不是一路人,要想听到真话、实话、心里话就难上加难。古代钦差大臣微服私访都是把自己装扮成平头百姓,党员干部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同样也应该穿得朴素、自然、大方一些,从形象上尽量贴近实际、贴近基层、贴近群众,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官威,站到人堆里大家都是一样的人,没有了心理距离,调查研究工作才进行得下去。

要从言语交谈中打消群众的顾虑。老话说的好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,见什么人说什么话。”调查研究时如何着装需要注意,怎么说话更需要思量。只有“谈得来”才能“谈得开、谈得深、谈得透”, 开口就是“老乡,你家收入怎么样,经济来源是什么,有没有什么困难?”换来的只会是群众一脸的不耐烦,一句“老乡”无形中拔高了自己的身份,苍白的问题拉开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,反不如一声入乡随俗的“大哥,饭吃了没?”来的真诚实在。和群众打交道,空话、大话、场面话群众根本不买账,他们听不懂,也不想听。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一定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,戒掉“官腔”说“土话”,做到讲礼貌不摆谱,说实话不绕弯,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,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,把天聊到群众心坎上,才能打开群众的心门,掌握好调查研究的“第一手”资料。

要从行为举止里走进群众的心里。“物有甘苦,尝之者识;道有夷险,履之者知。”党员干部既然要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,就要真正走到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、踏入猪圈牛栏了解家畜养殖、深入房前屋后掌握人居环境、迈进农贸市场询问销售行情,看到群众在田间挥汗如雨,就不要站在路上喊、蹲在边上问,拿着本子记,挽起袖子、卷起裤腿和群众边干农活边唠嗑,群众感到你信得过、靠得住,才会和你亲密无间、无话不谈。土里刨食的农民,手上沾满泥土,家里布满灰尘很正常,在跟他们接触时要摆正心态,不要握完手就洗手,垫着纸巾坐凳子,隔着距离拉家常、掩着鼻子搞调研,要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,端起他们递过来的脏杯子,坐稳他们搬过来的脏凳子,吸起他们吸过的水烟筒,不摆架子、不搞特殊,冷热都在细节里,用心用情根植人民,方能听到实话、察觉实情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>